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
发布时间:2016-06-15作者:南京优嘉病毒疣医学研究所
  人乳头瘤病毒至今尚不能在体外培养,因而对其检测主要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HPV病毒基因组核酸检测常用的方法有DNA芯片杂交法、荧光定量PCR法和杂交捕获法[26]。DNA芯片杂交法是基于传统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将扩增产物与固定于支持物上的检测探针进行反应并显色,此类方法能进行HPV病毒的分型检测,但无法明确检测病毒载量,而其PCR过程一般是采用通用引物,因此对于部分亚型来说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及型特异性引物检测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则可采用型特异引物探针对HPV分型检测,并提供病毒载量定量的可能,该法将普通PCR的高灵敏性、DNA杂交的高特异性和光谱技术的高精确性有机结合;杂交捕获技术(HC-Ⅱ)是一种采用免疫技术并通过化学发光使基因信号放大的微孔板检测方法,其缺点是对HPV检测结果难以明确具体的基因型,病毒载量的确定又会受样本中脱落细胞取样量的影响。综上所述,从方法学角度来说,荧光定量PCR法为目前HPV定性及定量检测中最优的技术平台。
  
  研究提示不同HPV型别的致癌性和致癌率均有差异,临床上对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亚型间风险等级有一定的评估,如风险等级由强到弱依次如下:HPV16、18、45、31、33等[9]。同时致癌性最强的HPV16与宫颈鳞癌关系最为密切,而HPV18易导致宫颈腺癌[27]。经大量临床随访研究,不同亚型的持续性感染时间也不一样[28-31],其中HPV16亚型的持续时间最长,平均为12.4月,其次是HPV31、33、52亚型,持续性研究也提示提示高危型的持续时间9.3月(平均)高于低危型的持续时间8.4月。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通过型别区分可观察到HPV感染型别也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27],如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和18,HPV45主要出现在非洲西部地区,而HPV58和52却在中国妇女中检出率较高,仅次于HPV16亚型。
  
  其次,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相同基因型持续性感染时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31],因此区别持续性感染和一过性感染非常重要,同一型别持续性感染风险远高于不同型别反复感染,如对丹麦哥本哈根11088名登记在册的妇女进行为期数年的跟踪随访研究,对受检人群进行了宫颈细胞涂片检查,HPV检测和组织病理检查[32]。该研究中假定连续两次HPV检测阴性的危险系数为1.0,各种持续感染情况的危险系数是其与1.0的比值,结果展示:2次检测(持续感染间隔2年)结果为阳性,且感染型别不同时则HSIL的危险系数为192.7,而2次检测感染型别相同(至少一个亚型相同)时则HSIL的危险系数上升为813.0。同时,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相同基因型,尤其是HPV18,应该被认为是CIN2-3复发的高危风险因子性[33]。鉴于前期研究提示大多数妇女HPV感染是瞬时的,在2年之内可自动清除,而HPV高危亚型的型特异性持续感染是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者宫颈癌发生的首要条件[32, 34, 35],因此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对HPV型别区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核酸检测可判定病毒感染的有无并能鉴定HPV感染的型别,区分单纯HPV型别感染和多重HPV型别感染,有助于提高诊断HPV持续感染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