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明第一支HPV疫苗
发布时间:2016-09-08作者:南京优嘉病毒疣医学研究所
  2006年8月28日下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亚历山大医院,一对昆士兰少年姐妹接种了世界上第一支宫颈癌疫苗。
  
  “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将被永远载入史册。”9月2日,说起宫颈癌疫苗,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冬秀颇为感慨,这是全球第一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它的问世,意味着众多女性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生命杀手”宫颈癌。
  
  人们对于宫颈癌的谈之色变,从一组数据中可见端倪: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只是,或许你还不知道,世界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竟是由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每一位接种宫颈癌疫苗的女性,都应该感谢第一支疫苗的共同发明者中国科学家周健和澳大利亚科学家伊恩·弗雷泽教授。”李冬秀感叹。
  
  然而,想要了解宫颈癌疫苗的前世今生,还得从HPV与宫颈癌扯不开的关联说起。
  
  “HPV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能增加尖锐湿疣、口腔癌和宫颈癌等的风险。”李冬秀解释说,全球99%以上宫颈癌病例都是由HPV引起。在已知的百余种HPV类型中,大部分被视为低风险,与宫颈癌并无关联,但有14种被列为高风险,几乎可以导致所有宫颈癌。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每个性活跃的女性都存在感染致癌性HPV的风险。此外,生殖器官接触到带有HPV的物品等,也有可能被感染。”李冬秀说。
  
  “HPV感染在女性中较为普遍。”有数据显示,性活跃期妇女HPV感染率约为50%至80%,并且感染时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会被察觉。若感染的是高危型HPV,则有可能引发宫颈病变甚至发展为宫颈癌。
  
  由此,研制一种可以预防HPV感染的宫颈癌疫苗,显得尤为重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至少有2000多位科学家在研究HPV与宫颈癌,希望找到提取或制作这种病毒的方法。
  
  来自中国的周健也加入了其中。在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周健赴国外继续开展HPV研究。1990年开始,他想要制造出外表类似HPV,但内核不含病毒DNA的病毒样颗粒,这样的颗粒可以像“稻草人”一样,让体内产生免疫反应,但又绝对安全。
  
  1991年,周健所在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内,在实验毫无进展的6个月后,周健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新方法:我们已经有表达和纯化了的L1、L2(HPV晚期蛋白、病毒壳膜的主要构成)蛋白,何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组织液里,看看它们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
  
  按照这个思路,将两个现存的HPV晚期蛋白放在试管里。两个星期后,他和同在一个实验室开展研究的弗雷泽惊喜地发现:真的合成了一个病毒颗粒!
  
  他们终于证实病毒样颗粒能够激发免疫反应。两人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91年第185期的《病毒学》期刊上,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制造病毒样颗粒的实验细节。
  
  在那之后,他们证明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免疫反应足以让它制成疫苗,得到了一家公司的支持,顺利开始了大规模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
  
  可惜的是,周健并没等到第一支疫苗问世,就在1999年因积劳成疾突然离世。七年后,2006年,由周健发明的宫颈癌疫苗面世。
  
  现在,宫颈癌疫苗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数亿女性因此受益。